欢迎来到云好人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德州 [切换]

      德州区划沿革

      2023-06-26 22:15:48发布,长期有效,128浏览
    • 收藏
    • 置顶  |
    • 举报  |
    • 区域:德州
      • Q Q:867735559QQ在线交谈
      • 联系人:王苏杰
      • 电话:188****2223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  • 云好人提醒您:本站只为传递好人好事,记录好人好事,歌颂好人好事,传递正能量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,好人一生平安!本站旗下有《中国好人网》以及各县市《好人网》请记住我们!
    • 信息详情

    来源: 德州年鉴2020     发布时间:2021-01-26

    德州在夏商和西周属兖州、冀州、幽州地。境内存在有鬲(今德城区南)、有穷(今平原县北)氏等著名部落(侯国)。东周及春秋战国分属齐、晋。战国分属齐、赵。今夏津、武城一带属赵国。

    秦(前 221—前 206 年)实行郡、县制,分天下为 36 郡。今市境初属齐郡、后属济北郡,西境属清河郡、巨鹿郡,在今德州境内设漯阴、平原、鬲县。

    西汉(前 207 年—23 年)初始置平原郡(治在今平原县西南,此为德州辖区设郡之始),辖平原、鬲、高唐、重丘、平昌、羽、般(今陵县附近)、乐陵、祝阿(今齐河一带)、瑗、阿阳(今禹城西,东汉省)、漯阴、富平、安德、合阳、楼虚等县。今市境大部分属平原郡,部分县(市)分属济南郡,鄃县(夏津)、东武城(武城)属清河郡,宁津、庆云属渤海郡。西 汉 新 莽( 公 元 9—25 年 ) 托 古 改 制,区划滥封滥置,郡、县数量急剧增减,变化不定。

    东汉(公元 25—220 年)恢复西汉郡(国)、县制。平原郡(国)辖平原、鬲、祝阿、安德、厌次等 10 县。冀州清河郡(国)之鄃县(今夏津一带)、绎幕(今平原县王杲铺镇一带)、东武城(今武城一带)和冀州渤海郡(国)庆云、宁津等也在今境内。

    三国曹魏(220—265 年)分属青州平原郡、乐安郡和冀州渤海郡。勃海州乐陵郡(国)初治,所属厌次、乐陵、庆云,清河郡(国)所属贝丘、鄃县、东武城在今境内。魏文帝时一度改平原郡为国,辖平原、安德、般、鬲等县。

    两晋南北朝(265—581 年)西晋时分属冀州广川郡、平原郡、清河郡、乐陵郡 ;北朝(386—581 年)时分属青州东平原郡、济南郡,冀州乐陵郡(郡治乐陵),辖乐陵、阳信、厌次等 4 县。另,北魏析平原郡、清河郡地置安德郡(治平原县),辖平原、安德、绎幕、鬲县 4 县。临邑属东魏郡。

    隋朝(581—618 年)统一全国后,隋开皇三年(583 年)废郡,改为州、县两级。同年,废安德郡。废乐陵郡为县,改属沧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 年)于安德郡故地置德州(此为德州地名之始)。复置广川县(县治遗址在今德州城区,后避炀帝杨广讳改名为长河县),初属冀州,隋开皇九年属德州。开皇十六年(596年),析置鬲津县(大业初年又废)入乐陵县;复置鄃县(北齐废,入平原县),析清河县别置夏津县 ;大业三年(607 年)改州为郡,实行郡、县两级。是年,改德州为平原郡。济阳郡、济北郡、平原郡、清河郡的部分县在今德州境内。齐河、临邑属齐郡。

    唐朝(618—907 年)武德四年(621 年)复置德州,属河北道,仍治安德(今陵县),领安德、平原、长河、将陵、平昌 5 县。是年,于德州置总管府。贞观元年(627 年)废总管府,省鬲津县入乐陵县,省源阳县入祝阿县。天宝元年(742 年)德州改属平原郡(治安德),阳原县改名禹城县。乾元元年(758 年)复为德州,仍辖安德、平原、长河、安陵、将陵、平昌 5 县。祝阿(齐河)、禹城、临邑属齐州。夏津、武城等属河北道贝州清河郡(后改称贝州),乐陵、庆云属棣州。

    北宋(960—1127 年)行政区划为路、府(州、军、监)、县三级。今德州所辖大多县(市)属河北东路、京东东路,分属恩州、棣州、大名府、永静军等。德州仅辖安德、平原 2 县。北宋景祐元年(1034 年)将陵县徙治于长河镇(今德州市区),次年废安陵县并入将陵县,熙宁六年(1073 年)省德平县为镇,划属安德县。乐陵属沧州,宁津属景州。齐河、临邑、禹城等县属京东东路齐州(后升为济南府)。夏津县、武城县属河北东路恩州。

    金朝(1115—1234 年)统治北方,地方行政区划与北宋略同,采用路、府(州)、县三级制。今临邑、齐河、禹城属山东西路济南府(治历城),安德、平原、德平属山东西路德州(治安德,今陵县)。夏津、恩州、武城属大名府路大名府。金天会五年复置临津(次年改称宁津),属沧州。

    元朝(1206—1368 年)实行行省制,行省之下有路、府、州、县四级。元初,德州(治安德,今陵县)、恩州(恩县)为直隶州,直属京师大都。大名路清平、济南路齐河划归德州。是时,德州辖安德、平原、齐河、清平、德平 5 县。宁津、临邑属中书省河间路。禹城划属曹州 ;宪宗三年(1253 年)宁津、临邑还属济南路。至元二年(1265 年)复属河间路;同年,陵县划属河间府,是年升为陵州,属济南路,至元二年(1265 年)降为陵县,次年复置为州,属河间路。夏津、武城元初属东平路,至元七年(1270 年)改属高唐州。

    明朝(1368—1644 年)初期沿用行省制,后改置为 13 个布政使司,其性质与行省同,一般仍称“省”。地方行政建制为省、府(直隶州)、县(散州)三级。明初德州治安德(今陵县),洪武七年(1375 年)将安德(陵县)县省入德州,不久移州治于原安德城西(今德州 市 区 ), 辖 德 平、 平 原 2 县。 齐 河、 禹 城、临邑、陵县属山东布政使司(省)济南府 ;恩县、夏津、武城 3 县隶属高唐州。乐陵属济南府武定州。洪武六年初置庆云县,与宁津同属北平布政使司(行省)河间府河间州。

    清朝(1644—1911 年)地方行政建置与明代略同。省下设府和直隶州,以下为散州和县。清初,德州降为散州,与齐河、乐陵、陵县、德平、平原、禹城、临邑同属济南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 年),乐陵属武定直隶州。雍正七年(1729 年),平原、禹城、临邑、陵县 4 县划归高唐直隶州。雍正十二年(1734年),高唐直隶州降为散州,所辖平原、禹城、临邑、陵县仍划归济南府。武定直隶州又升为武定府,乐陵县属之。恩县、夏津、武城清初属东昌府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 年)临清州升为直隶州(治所在临清县)恩县、夏津、武城随属之。庆云县、宁津县清初属直隶省河间府。雍正七年(1729年),属沧州直隶州,九年(1731 年)沧州直隶州降为沧州,庆云县改属直隶天津府。

    中华民国(1912—1949)民国元年(1912年),山东省共辖 3 道、10 府、3 直隶州、8 属州、96 县。今德州辖区德州(属州,规制略同于县)和齐河、德平、禹城、临邑、平原、陵县等隶属于济东泰武临道济南府 ;恩县隶属泰武临道东昌府 ;武城、夏津隶属于济东泰武临道临清直隶州。

    民国 2 年(1913 年)1 月 8 日,北洋政府发布《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》,将地方政区确定为省、道、县三级,山东省改划为岱北(民国 3 年改称济南道)、岱南(民国 3 年改称济宁道)、济西(民国 3 年改称东临道)、胶东四道。随着府、州的裁撤,县也做了调整。德州改为德县。齐河、济阳、乐陵属济南道 ;恩县、武城、夏津、德县、德平、平原、禹城、陵县、临邑属东临道(驻聊城县)。庆云属直隶省津海道。

    民国 14 年(1925 年)10 月 22 日,山东省改济南、济宁、东临、胶东等 4 道为 11 道。今德州辖区之齐河属济南道,德县、德平、平原、陵县、临邑、禹城、武城、夏津、恩县等属德临道(治临清),乐陵属武定道。

    民国 17 年(1928 年)6 月,中华民国山东省政府成立,行政区划乃实行省、县两级制,全省 107 县均由省直辖。民国 25 年(1936 年),山东省政府制定《山东省分区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暂行规程》。全省共设七个行政督察区。平原、禹城、齐河、恩县、德县、夏津、武城等 13 县属第四区(专署设临清),未列入行政督察区的县仍直隶于省。庆云直隶河北省。

    抗日战争初期,民国山东省政府将全省划为 17 个行政督察区。平原、恩县、德县、禹城、齐河、高唐、夏津、武城等属第四区。乐陵、德平、临邑、陵县等属第五区。民国 32年(1943 年)7 月,民国山东省政府被迫退出山东,流亡安徽阜阳,山东大部已非国民政府的行政范围。

    1950 年 5 月 9 日,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设立德州专区(设德州专员公署),由原渤海区的沧南、泺北两专区合并而成。辖德县(1950 年 3 月,德州市并入德县,称德县城关区)、陵县、平原、德平、商河、齐河、禹城、宁津、乐陵、庆云、临邑、济阳、吴桥、东光、南皮、盐山 16 个县。1951 年 3 月,山东分局决定恢复德州市(县级)建制。

    1952 年 10 月,政务院批准将原属山东省,1949 年 8 月划属河北省衡水专区的恩县、武城、夏津划归山东德州专区。同时,将原属河北省的吴桥、东光、南皮、庆云、宁津、盐山 6 个县划回河北省。撤销陵县并入德县。区划调整后,德州专区辖德州市和乐陵、商河、临邑、济阳、德平、德县、平原、禹城、齐河、恩县、武城、夏津 12 个县。

    1954 年 10 月,德州市由专区辖市升格为省辖市,由德州专员公署督导。

    1956 年 3 月,德州专区撤销,将乐陵、临邑、商河、济阳 4 县划属惠民专区 ;齐河、平原、禹城、夏津、武城、德县 6 县和德州市划属聊城专区。同时,撤销德平县,所属各区分别划归临邑、德县、商河、乐陵 ;撤销恩县,所属各区分别划归平原、武城、夏津。德州专员公署于 3 月 15 日停止办公。

    1958 年 12 月,将原属于德州专区 1956年划归惠民专区的商河、临邑、乐陵、济阳4 县划归聊城专区(12 月 29 日国务院批准)。同时,对县市建制进行撤并,其中撤销禹城县建制,所属地区并于高唐县、齐河县。撤销德县建制,将减河以北地区全部划归德州市 ;漳卫新河以东之 9 个人民公社并入平原县。撤销乐陵县建制,所属地区全部并于商河县(国务院 1960 年 1 月 4 日批准,商河县改名为乐陵县)。撤销济阳县的建制,所属地区全部并于临邑县。撤销武城县建制,所属地区全部并于夏津县。

    1961 年 7 月,国务院批准,恢复德州专区,将 1956 年划属惠民地区,1958 年 12 月又划属聊城专区的乐陵县、临邑县、商河县、济阳县,1956 年划归聊城地区的齐河县、平原县、夏津县、武城县、禹城县、德县和德州市划回德州专区。同年 10 月 5 日,国务院批准,恢复禹城县、陵县(德县)、武城县、济阳县和商河县的行政建制。德州专区共辖 11 个县级政区。

    1965 年 3 月,将河北省的宁津县和庆云县划属德州专区。德州专区辖德州市、乐陵县、禹城县、临邑县、平原县、夏津县、武城县、庆云县、宁津县、陵县、齐河县、济阳县、商河县 13 个县(市)。

    1967 年 2 月,德州专区更名为德州地区,设立德州地区革命委员会(简称“地革委”),辖区不变。

    1978 年 7 月 10 日,德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德州地区行政公署,作为省革命委员会(1979 年底改为省人民政府)的派出机构。

    1988 年 9 月,国务院批准,撤销乐陵县,设立乐陵市(县级)。以原乐陵县的行政区域为乐陵市的行政区域。

    1989 年 12 月 22 日,经国务院批准,将商河、济阳两县和齐河县的桑梓店、大王、靳家 3 个乡划归济南市。

    1993 年 9 月,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禹城县,设立禹城市(国务院 1993 年 9 月 9 日批准)。

    1994 年 12 月 17 日, 国 务 院 批 复 :① 同意撤销德州地区和县级德州市,设立地级德州市,市人民政府驻原德州地区行署驻地。②德州市设立德城区,以原县级德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德城区的行政区域,区人民政府驻原县级德州市人民政府驻地。③德州市辖原德州地区的乐陵市、禹城市、陵县、宁津县、庆云县、临邑县、齐河县、平原县、夏津县、武城县和新设立的德城区。1995 年 4 月 12 日,地级德州市建市大会召开。

    1998 年 12 月,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德州经济开发区。

    2006 年 4 月,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。

    2012 年 3 月,德州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,更名为“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”。

    2014 年 12 月,陵县撤销,设立陵城区,德州市辖德城区、陵城区、乐陵市、禹城市、宁津县、齐河县、临邑县、平原县、武城县、夏津县、庆云县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,共 2 区 2 市 7 县 2 个开发区,91 个镇,16 个乡和 27 个街道。总面积 1.04万平方千米。



    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

    首发网址:http://dz.yunhaoren.com/guaikuang/12444.html
    查看全部德州概况信息
    发布一条德州概况信息

  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    • 德州新发布
    18861362223